农村电商助力共同富裕永康经验初探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2-06-24 浏览:138

  本文通过对永康电商进农村示范项目工作模式和方式方法的研究,深入了解电商项目,梳理项目进程中成熟的方式方法,找到农村电商助共同富裕的成功经验,在数字化巩固乡村振兴成果的进程中,通过制度创新和体系搭建、电商扶贫等方面的工作走出适合本地区实施共同富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以电子商务为抓手通过对体系打造、品牌挖掘、渠道构建等路径进行研究,为全国各地传统市场为载体转型推进共同富裕拿出可学习和借鉴的“永康经验”。

  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这是浙江各地市场发展的真实写照,随着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作的推进,电商与制造业和市场的深度融合,在共同富裕背景下,永康以数字化转变乡村发展方式,构建完整的数字消费生态体系,打造了一个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永康样板。

  猪栏变咖啡屋,鸡窝变书屋,旧屋变民宿。永康大陈村是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典型案例之一,也是通过电商构建本地特色发展样板村,在保持青山绿水生态发展的同时,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文化和节庆民俗融合旅游特色,创造性地构建出区域集聚的发展模式。

  大陈村只是永康农村电商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一个缩影,永康在全区域提供电商公共服务、三级配送、商贸流通、创业创新服务,加大市场转型力度的做法成效显著,入围中国农产品电商县十强、阿里县域电商十强、中国大众电商创业县十强、全国十大淘宝村集群,跻身全国超大型淘宝村集群。

  以打通永康市工业品和农产品上行与下行双向流通通道为目的,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出“五聚赋能”行动。即聚能品牌战略,实现工业农业品牌“双轮驱动”;聚焦数字赋能,打造“反向供应链”模式;聚汇服务资源,消除公共服务“隐掣肘”;聚智产业振兴,打造品质永康强市;聚力消费扶贫,打造扶贫“生力军”。

  聚焦乡村振兴,着力于品牌提升、数字发展、服务开展、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健全永康市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取得了长足稳健地发展。随着直播电商的发展,不仅全国首批村播学院在永康落地,抖音和快手也纷纷在永康落地项目。

  2021年,永康市实现网络零售额达968.1亿元,同比增长3.1%。拿大陈村为例,这个以民宿经济为突破口打造美丽生态旅游样板的村庄,将“党建+”细化到“党员+”的方式推进乡村旅游。村民把老房以15年免租金的方式租给村里,采用以修代租的模式,由村里统一招商,统一进行装修,先后打造了“舜耕巷”“临水街”,还引进了“三木手作”“萤火虫民宿”等数十个休闲娱乐项目。目前,大陈村有民宿40家,年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年收入达1000多万元,走出了一条“无中生有”的共富之路。

  目前,永康建成1个市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3个镇级电商服务站点和402个村级电商服务站,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现有省级电商镇电商专业镇13个,省级电商专业村191个,数量居全省第二,其中省级电商示范村85个。连续两年被列为“全国淘宝村十大集群”“超大型淘宝村集群”。

  习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建设“数字浙江”决策部署,曾两次到永康调研,指出“永康要努力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2020年,习总书记考察浙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多年来,永康依托中国五金城产业优势尝试拓展电商业务,依托互联网技术,逐渐在电商市场深耕。不仅试点线上平台打造,更从平台扩容、品牌引领、创新驱动、数字转型组合拳,推动五金产业高质量发展。

  1.人才带动创新发展。永康启动全球引才机制,成立博士专家联谊会驻外分会等引进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在引进人才的参与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重大科研专项申报的通过率位居金华前列,部分项目获得国家相关部门批复,部分科创项目博得全国技术市场领域最高荣誉“金桥奖”。

  2.数字化改造谋发展。以重点项目为核心,依托批发零售业的改造和市场智能化转型,以及电商上云企业项目推进,进行数字化实施工程和智能化技术改造,包括对行业龙头企业的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的改造建设,以及小微园区的数字化打造,拼图和搭积木的数字改造经验成为全省学习的典范,推广到其他地区。

  3.云端架构线上市场。数字化赋能产业结构,将服务一站式应用在“云端”实现,成功举办“云购五金优品畅享永康品质”促消费稳经济系列活动,中国(永康)国际门博会、中国五金博览会等上云项目,通过市县联动发放消费券拉动消费。

  4.创新扶持小微企业。引进中华老字号等品牌在永康落地,引导当地品牌企业线上经营,举办民营企业家节等活动,评选表彰优秀民营企业,引导当地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奖项,取得显著成效。企查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24日,永康市场主体数量接近14万户,上市企业有5户,高新技术企业企业300户,连续3年“小升规”新增数、净增数居金华市首位,6700户纳税A级企业,1家国有平台达到AA+主体信用等级;首次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小升规”工作经验在国务院相关简报上刊登;“中国口杯之都”国字号品牌复评顺利通过。

  永康采取“实体入驻+云入驻”形式,通过电商政务服务和商贸服务的综合赋能,完善了电商数据的云端数据库。通过构建三级物流体系,针对区域特点,设置直播电商服务、社交电商服务、文旅电商服务为重点的不同类型镇级服务站点。创新五大举措,主要是10个公共服务区块、5个农产品上行举措、5大人才培养策略、4项基础设施搭建、3类电商扶贫创新模式。

  为了更好地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项目的落实,永康市设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中心是永康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承接政府外延职能,促进政企对接、产业联合协作的公共服务场所。采取“实体入驻+云入驻”形式,汇聚永康电商服务型企业,输出电商服务云库。为永康乃至永武缙五金产业集群电商企业提供服务,在本市辖区内指导镇、村两级电商公共服务站点集聚资源、服务企业,力争实现市、镇、村三级联动,形成一个中心、多点服务的全域化服务格局。

  1.电商扶贫对接。联动商协会资源,以全国各地永康商会以及外地在永商会为依托,与商协会达成共建机制,通过活动等形式进行互动,企业与地域之间进行项目和技术、咨询与交流的密切对接,着力帮扶欠发达地区快速实现共同富裕。

  2.特色产品展示。通过特色产品馆的搭建,集中展示永武缙特色产品,实现展销一体,既有线下体验、又兼具销售功能,可以线上下单,更有快递到家等服务功能。

  3.电商数据服务。打造实现商贸服务和电商政务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设置电商数据可视化平台和电商数据研究院,重点研究永武缙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探索“原产地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总结推广永康电子商务创新模式和商业价值,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整合,推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4.电商运营服务。提升综合运营的服务联动能力。服务中心配备专职人员,确保机构健全、分工明确、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同时负责镇村级站点监管、指导。

  5.电商成长服务。加强资源整合与人才培养。吸引各地电商创客,集聚创业创新人才,打造思想碰撞与创业孵化的平台。提供电商行业动态、前沿技术、研究成果、企业内训等;个性化服务为个人、初创企业、电商团体、电商协会等电子商务载体提供成长工位,帮助创客孵化、促进企业成长。

  6.直播供应链服务。整合直播资源,打造永康网红资源池。为企业提供网红的对接、培训,电商产品的专业拍摄、设计、场景布置、图片处理等功能支持及提供专业共享直播间。

  7.电商品牌培育。建立永康市电商深度宣传平台,集中展示电商发展进程和品牌“金名片”。为企业提供商标注册、商品定位、品牌策划、品牌营销等服务。

  8.政策咨询法务服务。提供电商法务咨询、在线解答、案件委托及各大平台电商政策咨询等;提供与电商相关的招商引资服务,介绍全市电商发展规划;全面宣传电商发展相关政策。

  9.电商选品服务。分行业、分类型展示永康市电子商务优势产品,聚集平台和采购商为企业提供选品服务。

  10.电商集群发展。以俱乐部形式为头部电商企业提供商务对接、沙龙交流等活动,总结优秀经验、提升整体电商水平;提供电商企业投融资咨询,辅助支持电商企业上市甄选、培育工作。

  1.直播带动品牌上行。直播电商快速发展打通了线上线下消费场景,在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过程中加速改变县域商贸流通的固有格局。

  在品牌创建方面,整合多套品牌相关设计方案,创文创精品,升级品牌价值,打造网红农产品。

  在渠道建设方面,借助快手、拼多多、淘宝直播、抖音等渠道,通过专业主播带货,打开产品销售通道。

  在精品打造方面,建成中国五金直播中心、永康网红直播共享中心、花花世界电商双创基地、宏伟电商中央仓储园等一批精品项目。

  2.网红孵化综合服务。鉴于淘宝、抖音等平台全面聚焦用户体验、客户价值支持中腰部及新达人的成长的调整,永康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依托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特色村镇提升优化等方式。

  在网红基地打造方面,将“修复优雅传统建筑、弘扬悠久传统文化、构建优美旅居环境、打造网红电商打卡点”作为方向,拓展线上线下营销新渠道,打造永康特色网红村2个:前仓镇大陈村、城西花川村。

  在网红配套服务方面,通过网红孵化、渠道对接、供应链升级,将精品项目再带动提升。重点在服务上下功夫,不仅为企业入驻平台、代运营、电商咨询策划、培养等提供服务,更是为孵化企业网红主播提供服务,做好仓储代发等配套项目。

  3.服务集群电商集聚。电商集聚的方式有多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产业端齐聚和服务端集聚,服务集群的发展对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区域综合服务方面,配备五金产品优选区、公共办公区、公共直播间、公共会议室、会议中心等,还配套仓储基地,围绕直播等形态,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资源。

  在园区建设方面,引导建设宏伟电商快递仓储园区,设立产品优选区、公共直播间、公共服务区等,集农村电商服务中心、电商办公、仓储物流、智能分拣、科技孵化、人才公寓于一体,打造多功能综合型电商快递仓储园区。

  4.农村新型零售创业。深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在乡村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型新零售创业创新基地。

  在农特产展销方面,依托电商村优势,构建大陈村特色展销馆——大陈小巢、方岩特色展销馆——方岩展销馆两个展示中心,实现永康农特产品集中展销。

  在农民参与程度上,完善电商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延长农村电商产业链,设立新零售体验馆,建立电商产品展示区,联合樊登读书会、建行善融商城等平台。

  在乡村供货渠道上,以特色农副产品为主,发展线上线下新零售,支持花花世界双创基地建设,线下集聚园林工具、花卉、水果、绿植等关联产品展销,线上运营天猫、拼多多、抖音等多个平台,开展产品销售、花卉种植、庭院景观教学等课程直播。

  5.提升公共品牌形象。聚焦世界五金之都建设,形成各类品牌相关设计方案7套,“海外五金品牌基地”和“共同富裕基地”LOGO设计方案各1套,“永康七都一城”和“共同富裕”礼盒设计方案各1套,永康文创手提袋设计方案1套,线套。

  1.借助平台开展技能培训。架构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落地淘宝直播村播学院、编撰共享教材在官方公众号进行公开发布,支持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1688、C2M、微信、抖音等平台渠道商开展以网店运营、数字营销等内容为主题的培训。

  2.组织招聘会吸引技术人才。鼓励服务商开展资源对接、人才引进等活动。组织开展人才引进活动,其中线下、线.发现和挖掘创业创新人才。广泛宣传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广大青年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前列,组织开展大型人才活动。

  4.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力度。多部门协同,联合经信、农业农村、人力社保、残联、妇联、团市委等部门,分企业负责人、高管、技术人员、大学生、农民、残疾人、军转干部、青年创业者等多个层次,开展各类电商公益培训。

  5.加强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支撑永康工业经济几十年发展的基础是技术性人才,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邀请淘宝、抖音等市场高级讲师和网红直播,为线上销售开启绿色通道,手把手指导,分析时下最热营销手段,切实培育一批领军型、复合型、专业型、创新型农村电商新人才。

  1.数字化打通三级物流体系。积极整合当地物流龙头企业、供销系统、邮政等资源共同合作建设运营,完善市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并试点在香格里拉城市花园、白马郡东苑、中浙阳光都市花园、大润发超市、溪心华联超市等10余个区域施划快递专用车位,下一步全市试点。

  2.平台参与物流进村配送业务。目前已和申通、邮政、圆通、韵达、中通等快递企业达成协议,承接快递下乡进村配送业务。现已基本建成覆盖全域、普惠服务。引导邮政与圆通、申通、中通、百世、韵达、极兔等主要品牌快递企业达成快递进村代投协议。全面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打通农副产品和工业产品的上下双向通道。

  3.物流末端配送站点提升改造。着力铺设智能快递终端,改造提升菜鸟驿站等终端站点,支持配置智能识别取件设施。联合邮管局推出“邮快合作下乡”服务。改造提升现有的镇村级物流站点,建设提升智能快递终端是永康近年来基础建设的重点。有效整合邮政、快递企业优势资源,补齐服务短板,打通农村末端最后一公里。

  4.建成电商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依托阿里平台数据中台资源和智能算法,建成产业电商大数据诊断系统,清晰展现实时消费热点、产品消费者画像、企业红榜、当月品牌榜以及五金产业优势品类规模、年累计网络零售品类数、各大网络零售平台的份额占比、产业电商发展景气指数等我市电商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为电商运营提供数据发布报告,提供决策依据,帮助电商企业挖掘市场机会。

  1.产业抱团示范发展带动共同富裕。以永康农贸城作为全省26个发展县以及对口帮扶地区商业供应链线下基地,帮扶地方,发展中县市可以免费在这开设特色馆。目前开设有四川馆、云南馆、永康馆、磐安馆、缙云馆、湖北馆、贵州馆、新疆馆、青海馆、河北馆、昆明馆、江苏馆等多个地方特色馆区,涉及食品、百货、瓷器、传统手工艺等批发零售。

  2.经营户搬到线上实现全网营销。对接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将经营户搬到线上,着力帮助地区引流,积极探索“集聚展销+文创精品+电商运营+物流保障”的“电商全渠道供应链”模式,搭建优质农产品产业链,利用微信、直播、抖音等社交媒体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创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新模式。

  3.结对帮扶资源和经验的输出。组织针对四川对口县的两地互动,以直播带货为主组织开展电商直播,开展对口地区的电商人才培训。通过走访、对接等方式与浙江26个发展县多家企业达成供需合作。

  永康着力于品牌提升、数字发展、服务开展、产业振兴、消费升级五方面工作,全面推进县域产业化发展,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让农村电商随处可为。

  建成大数据可视化平台,根据永康主导行业,实时更新当下消费热点、搜索关键词、行业关键词、客户喜好偏向等。

  1.建立1个大数据平台。借助大数据呈现的消费趋向,识别影响产品销售的关键因素,针对市场需求,挖掘创造新消费点,帮助企业开发、改进现有产品,让数据反作用于生产,推动永康产业掀起了颜值革命和技术革命。

  2.建设1个大数据研究院。通过详细数据分析报告可以检验产品投放效果,帮助企业做出更好决策。

  通过建立全国首个共同富裕供应链基地,打造一套新零售扶贫体系,对口精耕式带动,线上线下打造共同富裕“电商生力军”。

  1.设新零售店铺。甄选全国特色产品,对接优秀产品设计师,对农特产品进行全方位包装升级,打造文创精品,提升产品价值。在线下的实体店铺基础上搭建线上营销专区,还与建行、抖音、美团等多个平台合作,实现线上线.设新零售体验店。在体验店设立线上线下共建专区,打通四川理县、甘肃西和、湖北桑植等地的农产品新零售供应链体系。

  通过打造一套公共服务体系和一套双创基地体系,实现县域集成式服务,精细式配置,集成各方要素,消除公共服务“隐掣肘”。

  1.搭建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为永康全市电商企业提供各类基础服务、指导镇村站点、示范基地,并为各类企业及服务站对接各类资源等工作外。

  2.建设特色产业服务站点。以乡镇为基础,搭建乡镇级别的产业对接的服务点,在对接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资源的基础上,各自发挥自身特点,输出特色电商文化。

  3.设立供求信息速递通道。以最低成本在农村设立信息交流站点,实现站点在该渠道的100%服务覆盖,为市民提供便民生活、代买代卖、农产品代销、信息咨询、小额金融服务、职业介绍 、旅游出行、代收发快递、党建活动中心、电商平台资源对接等多站合一的综合性电商服务点。

  4.构建三产融合产业集群。其中,花花世界双创基地融合农业、工业、服务业,集花卉种植、农机销售、园林景观设计、线下售后服务为一体,优化种植技术,免费提供公共品牌“花街侬”使用权,优化农产品包装设计,组织直播培训、提供直播间带货;另外,永康网红直播共享中心集仓储、直播、物流为一体的直播基地,为带货主播提供各类型直播间、各种优质商品、商品打包发货等一站式服务;还有,浙中新媒体营销中心“选品+直播”为特色,整合本市及其他企业适合直播的优质产品,以丰富的款式、优惠的价格集中陈列展示,并提供直播间,方便主播选品和直播。

  集聚一批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的电商企业,完善一套物流体系,稳固产业链优势,基本建成覆盖全域市镇村三级物流体系,揽收成功率97.9%,省内上午递率完成90.87%,标快及时妥投率97.66%,快包及时妥投率97.67%。

  1.特色产业数字化改造。发挥数字化、智能化稳固产业链优势,加速电商融合。对技术项目进行改造,尤其是对工厂和车间进行智能化技改,特别是针对当地特色的智能门(锁)、保温杯(壶)加大数字化提升,集聚了约10万家网店,五金工具、厨具、健身器材等特色产业畅销全网,线上“中国五金城”悄然形成。

  2.区域发展智能化物流。以物流小镇为基础构建大型中转站,通过快递品牌,物流企业、托运站(含挂靠)入驻,推动物流智能化提升改造,铺设E邮柜在内的末端配送网络和综合生活物流服务站点,偏远乡镇通过邮快合作打通农村物流快递的最后一公里。构建“1个物流中心+n家快递企业+n个智慧末端”的“1套物流支撑体系”,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永康五金”“永康味”等区域公共品牌,实现工农品牌“双轮驱动”。通成套的品牌设计方案进行形象打造。

  1.工业公共品牌打造。出台“永康五金”区域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实体化运作品牌办,设立世界五金精品展示馆,新增中国名牌6个,新增“品字标”企业8家、“浙江制造”标准6项,“永康五金”获评全国魅力品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现“零突破”,获评全国五金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启用金华首个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有效注册商标达8.8万件,专利授权量突破3.8万件。推进“质量革命”“品牌点亮”行动,推进“品字标浙江制造”产业带提质扩面,打造一批“世界五金之都”区域公共品牌质量标准体系。

  2.农业区域公共品牌打造。深入挖掘永康地方特色和优势及发展目标,前期选品54款,包含农产品、电动工具、衡器、民俗产品、特色扶贫产品等,打造永康特色产品库。形成《永康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与顶层规划方案》,确定“永康味”为区域公共品牌名称,并吸纳72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已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永康方山柿、永康五指岩生姜、永康舜芋、永康灰鹅等。联合打造数字农业示范基地3个,建设数字三农协同应用管理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