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晚间金地集团((600383))公告,拟以市场化方式在二级市场购买本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首期规模不超过10亿元。
据了解,这是继7月底金地集团宣布出资10亿元购买公司在交易所发行的债券后,又一次出手维护公司银行间市场票据价格的稳定。
传统地产龙头“招保万金”之一的金地集团8月10日晚间公告,为积极维护公司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简称债务融资工具)价格的稳定,计划以集团子公司深圳市金地建材有限公司或委托第三方设立的符合交易资格的资产管理产品为购买主体,通过市场化方式在二级市场购买本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首期规模不超过10亿元。
此次购买的债务融资工具范围,是市场报价较公允价值偏离较大的金地集团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包括但不限于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支持票据等,购买的截止时间将以标的债务融资工具价格保持稳定为止,具体以后续公告为准。
金地集团在公告中还表示,通过委托第三方购买的债务融资工具,公司承诺将持有至到期或者进行注销。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7月29日金地集团就曾发布公告,为维护公司债券价格的稳定,公司子公司深圳市金地建材有限公司将按照交易所交易规则,以市场化方式在二级市场购买公司债券,首期规模不超过10亿元。
7月29日同日,金地集团高管重申继续回购本公司债券。公告显示,为维护公司债券价格稳定,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金地集团董事长凌克及部分核心管理人员将按照交易所交易规则,以市场化方式在二级市场继续购买金地集团存续债券,总规模不超过2000万元。
市场人士指出,此次金地集团再次出资购买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展现了金地对于维护自家债券价格稳定的信心和决心。
销售数据方面,金地集团8月4日披露,7月公司签约金额185.5亿元,同比下降27.63%;签约面积74.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9.16%。进一步来看,今年1到7月,金地集团累计签约金额1191.6亿元,同比下降36.78%;累计签约面积493.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3.61%。
金地集团日前公布的经营及财务情况显示,公司在深圳、上海、北京、南京等核心城市市占率位居前列。展望全年,金地集团可售资源优质充裕,主要分布于华东、东南和华南等市场稳定的区域,预计2022年的销售业绩完成度将保持较高水平。
财务方面,金地集团现金流充裕,连续六年保持三条红线日,金地集团货币资金余额约648亿元,与年初持平,剔除受限资金后对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的覆盖倍数仍有1.38倍。
截至2022年7月,金地集团已完成境内外公开市场合计约98亿元到期债券的偿还,其中包括3月份12.8亿元的公司债、6月份2.5亿美元的境外债券、7月5日15亿元的中期票据、7月13日40亿元的公司债券、7月25日2.0亿美元境外债券。
境内债券方面,到今年底,公司仅有一笔将于10月到期约27亿元的公司债需要偿还。境外债券方面,未来两年,公司仅有一笔将于2024年8月到期的4.8亿美元债。截至目前,金地集团的总银行授信规模超2600亿元,剩余可用银行授信规模超过1700亿元,2022年银行新增授信规模超150亿元。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结构性行情仍然凸显,A股今日早盘延续震荡走势,盘中跌幅有所扩大,光伏、贵金属、汽车服务、汽车整车、军工等板块表现较活跃,煤炭、保险、航空机场、医药等跌幅较大。
榜单个股8月以来多数股价出现上涨,上海天洋、东方盛虹、海优新材、联泓新科等个股涨幅均超10%。
暴涨原因是公司沾边储能、锂电池、通信设备等多个近期热门题材,受到游资甚至不少机构资金的追捧。这些概念当然是噱头,没有实际贡献业绩,比如储能业务至今未产生什么订单。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A股中DHT技术相关的产业链上市公司有23家,今年以来股价平均下跌0.14%,双环传动、光洋股份涨幅居前,年内累计上涨幅度均超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