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全国工商联五金商会创会会长吴石川新作《我的商会情》序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2-04-30 浏览:116

  2022年春节之前,吴石川会长给我来电话,说是他正在编辑整理的全国五金机电商会创会史的著作即将问世。这个消息又使我大吃一惊。因为就在几个月前,90多岁的吴老先生刚刚出版了他的小说《矿山风云录》。我在主编的《亚太五金》第六期,介绍了吴会长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经历,还配发了照片。这部小说才出印厂墨迹未干,就又一部介绍商会史料的文献即将与读者见面。

  随后,吴会长给我发来了这本书的书稿。所述时事,历历在目,字里行间,激情四射。既有事实回顾,又有照片映衬,更有对于当年事件的敏锐评说。是非曲直、理论高度,很值得读者沉思回味。

  吴会长牵头创办全国工商联五金商会(当年的名称,后来加了机电二字)的时候。全国民间商协会的建设还处于初创阶段。全国工商联所属的商会也就只有四五家。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要不要民间商协会,如何组建民间商协会,争论不断。我当初担任《中华工商时报》国内部主任,主持《民营经济》版面以及工商联工作的报道。其中,我们专门开设了每周一块的《协会.商会》专版,联系了一批国内从事商协会研究的专家、学者,就经济社会中的商协会建设发展问题展开讨论。同时,也报道国内的一些商协会的情况。比较热门的话题,是隶属政府职能部门的二政府翻牌机构,与政府部门脱钩;鼓励各地区各行业组建真正来自民间的商协会,企业老板自愿结合、自筹资金、自立章程、自主选人、自理会务。当时的全国工商联五金商会正好对路,自然成了我们的报道重点。

  事实上,吴会长和他们组建的五金商会,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对这家商会和吴石川本人的争议,从五金商会筹建开始,到该商会发展到颠峰,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据时任全国工商联秘书长的程路回忆,一位领导曾直接到全国工商联找到程路,说五金商会不该批准,理由是已经有了全国性的同行业协会,应该以“一地一业一会”的原则,不能再批第二家,民间性质的就更不能批。

  然而,程路秘书长之前与全国工商联经叔平主席亲自听取过吴石川的汇报,对吴会长描述的五金商会的前景和筹备工作十分肯定,时任全国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保育钧,也对筹备中的五金商会以及吴石川非常支持。

  吴会长就是那种想法很多、想干大事,又脚踏实地认真做事的人。商会一成立,他便和志同道合的商会核心层,推出了“大团结、大联合、大市场、大流通、大发展”行业发展目标,和“广交朋友、广聚信息、广拓渠道、广播信誉、广聚财源”的行动纲领,迅速动员全国五金机电行业,形成“天下五金是一家”的局面,企业纷纷响应,舆论不断支持,吴会长忙得不亦乐乎,他足迹踏遍全国各大五金生产销售基地,,每天不是在工厂,就是在市场。宣传“五大”和“五广”理念,动员和协助各地组建五金机电商会,支持各地建设五金机电专业市场,又要制定行业标准、又要建立专家队伍,又要举办大型展览,又要推进国际同业交流,协调与各级政府或职能部门的关系,把一些有水平有实力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家推到参政议政的前台,同时实实在在帮助一些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一时间,在全国商协会的建设中,全国工商联五金商会迅速走红,特别是在全国五金界,几乎没人不知道有个五金商会和吴石川会长。

  我受聘于吴会长担任了全国五金商会秘书长不久,我的朋友,国家工商局市场管理司的张经司长带我去延庆,参加一个由国务院国资委旗下的协会座谈会。来参加座谈的大多是原来国家部委职能部门的“翻牌”商协会,全都面临着被断奶脱钩的窘境。会上的主流声音是商协会的建设一定要加强,但是,主体一定是国字号的,是体制内的。民间的社会团体的不能代表国家队。有些人还列举了一些民间商会的罪状,认为是他们搞乱了行业,甚至危及到国家政权。当然,会有这种偏激,一是政策水平不高的问题,二是民间商会动了他们的奶酪,说到底是利益问题。

  当时,基于这种认识的不在少数。甚至有的是工商联的领导。有一次,和一位全国工商联的副主席坐在同一辆车里。这位领导一幅长辈关起门来教训晚辈的口吻:“你们文化人太简单,政治上很难成熟。民间搞这搞那的,都是些什么人!你还热衷给这些人当秘书长!”

  事情从来就是这样,你想法越多,你就越不本分,你做事越多,你的毛病就越多。特别是对那些怕担责任的个别领导来说,你涌立潮头就是一个“刺头”。在我担任了全国工商联五金商会秘书长以后,我才直接体会到了吴会长和五金商会的不容易。最大在压力不是外部,而是来自内部。有一个阶段,全国工商联的分管领导明确交待,凡是五金商会要做的大小事情,必须提前请示。很多请示报告,等到了某些领导的桌上,就等同泥牛入海。你再去催问,就责怪你“就你们事多”。记得在一次全国工商联各商会年度述职的大会上,我做完述职以后,会议中间休息。在走廊遇到了坐阵会议的某领导,没头没脑地质问我:“你为什么给他当秘书长!”

  吴会长不信邪,他就要按定好的规矩办,大事请示,小事该做什么继续做什么。一天到晚,仍然天上飞来飞去。。。。。

  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吴会长第二届在任当中,接到了上面强制换届的口头命令,会长必须换人,吴会长必须下来。为什么?不为什么!有什么理由?没理由!吴会长犯了什么错?没有错!那为什么换?必须换,没有解释!

  不过,这并没有丝毫减弱吴石川在中国五金界的影响力。因为,自从中国有了工商联的五金机电商会,被历来看作单打独斗的小五金,从来就没有象现在这样凝聚在一起,在五金商会这杆耀眼的旗帜下,挺直腰杆,集聚力量,建立了一个又一个专业大市场,成立一个又一个的地方五金机电商协会,推出一批批的新工艺、新产品。冒出一家又一家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一群群牛哄哄的房地产商纷纷来找五金商会,要求合作共建专业市场;一趟趟的地方政府官员来找五金商会,希望合作建设生产基地;一茬茬的老外找五金商会,请求协助将外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国内要求跨界合作的的其他行业也不断拜访五金商会。吴会长带领着五金商会的这些人,几年时间把中国的五金市场搅动得红红火火、热闹非凡。吴会长创办商会的初衷实现了,全国五金界一派大团结、大联合、大市场、大流通、大发展的壮观景象。吴会长成了中国五金界最受尊敬的人,在他们心中,吴石川是他们这个行业永远的会长!

  2011年4月,80多岁高龄的吴会长出版了50万字的巨著《中国民间商会探索》。同年9月,这部文集在北京再版印刷,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10年前,这部文集问世的时候,全国工商联五金机电商会副会长陈清华,在成都万贯市场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发行仪式。时任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民(私)营研究会会长保育钧(原全国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秘书长)在大会上十分动情地说:“吴石川同志写的这本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写商会的第一本书。”他回忆当年吴石川和他的同仁们,“走遍千山万水,讲尽千言万语,费了千辛万苦,终于把中国的五金界团结起来了。。。。。其中的甘苦,只有经历了的人才知道。为什么?因为中国几十年是搞计划经济的,计划经济是政企不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要政企分开。分开后,民营企业怎么来管理?靠谁来管理?行业商会通过自立章程,自筹经费,自我约束,只有这样才能把行业发展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政府管理的助手”。

  中国经济体制研究会研究员、《商会法》主要起草人,原国家工商总局市场管理司司长张经,是我国商协会研究的著名专家。他在发行仪式上高度赞扬了这本书的研究价值,同时“让我们看到什么叫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我们这些年纪比他轻、辈份比他小的人,要向他努力学习的奋斗精神”。

  现在,吴会长将介绍全国工商联五金机电商会创会史的文献资料悉心整理,如实呈现在读者面前。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思考。特别是书中对商会建设中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担任商会的会长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怎么处理商会和会长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商会秘书长为什么一定要专职,应该选聘什么样的人担任秘书长?商会一定要有“活动”才能活起来,商会怎么依靠服务养会,等等。其中,关于如何在商会中加强党组织的建设并且真正发挥其核心作用?是吴会长近些年认真思考的问题。他认为,当年我们做得那么苦,商会这只船在风浪中一直飘忽不定,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在商会中建立起党的组织。这一点,一定要让各家商协会引起重视。毫无疑问,吴石川的这部文集,连同10年前出版的《中国民间商会的探索》,将一并成为中国商协会建设发展的宝贵经验之谈,对研究中国当代商协会发展的专家学者,更有极其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有一点需要说明,吴会长这本书的原稿中,有一些对商会发展中的事件回顾,对一些人和事的分析评价,笔下毫不留情,十分深刻也十分严厉。说实话,这也是书稿中最精华的部分之一。人到耄耋之年,还有多少顾忌。憋在胸中多年的话语,本想一吐为快。但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我们一些吴会长的老朋友,斟酌再三,还是奉劝老会长割爱删除。吴会长最终还是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刚刚过去的2021年,应该是吴会长丰收的一年:出版了小说《矿山风云录》,完成了此书的书稿。在此之前,他还荣获了一枚国家颁发的志愿军入朝参战70周年的纪念章。事实上,吴会长不再担任会长以来,从来没有歇息过,除了受邀各地商协会以及五金机电企业四处奔走外,吴会长还牵头组建了亚太五金商会联合会。至今还为这个跨国商会操心费力。

  能为吴会长作回秘书长,真有三生有幸。那些年,我向吴会长学到许多非常可贵的东西。